物理治療儀器琳琅滿目,大多數患者對其儀器的效用不太清楚,不明白為何要這樣治療?因此為大家介紹,臨床上常用的儀器,治療的運用、禁忌和該注意的事項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超音波

 

超音波是臨床常用的儀器,因強度的不同,所運用的方式也不同。

強度小於0.1W/cm2,主要用於診斷和檢查,例如:內科(內臟檢查)和婦產科(胎兒檢查)。

(內科檢查)

(產科檢查)

 

強度介於0.25 W/cm2 ~ 3 W/cm2 ,主要用於物理治療上。而臨床最常用的強度通常在0.5~2.0 W/cm2之間。

超音波可以深入皮下組織達5cm,將溫度和縱波傳導至治療區域,其引發生理反應為:

  1. 增加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及合成。
  2. 增加局部區域的血流量和促進微血管的形成。
  3. 改變神經的傳導速率。
  4. 提高疼痛閾值。
  5. 改變骨骼肌的收縮。
  6. 增加化學酶的活性。
  7. 增加細胞膜的滲透性。
  8. 增加纖維母細胞的活動。
  9. 促進蛋白質的合成。
  10. 有深層輕微按摩的效果。

 

因此,物理治療臨床上,超音波可治療:

  1. 關節孿縮、結痂組織。
  2. 肌腱或韌帶拉傷。
  3. 滑囊炎和肌腱炎。
  4. 纖維化或輕微鈣化組織。
  5. 截肢所產生的幻痛(phantom pain)。
  6. 促進組織癒合。

 

禁忌部位為:

  1. 眼睛。
  2. 心臟。
  3. 孕婦的腹部和下背部。
  4. 生殖器官。
  5. 惡性腫瘤。
  6. 小孩的骨骺區域,會影響骨骼的發展。
  7. 治療部位有金屬內固定的患者。
  8. 治療部位有靜脈血栓炎的患者。
  9. 對痛覺和溫度不敏感者。
  10. 有發燒和感染發炎的患者。

超音波治療頭的中央是能量最強的地方,因此會產生熱點,導致過熱現象,所以治療頭需要不斷的移動,避免組織灼傷。而且組織吸收能量不同,以骨頭吸收的能量最多,因此治療的時候如果有痠痛或刺痛的感覺,務必告知醫療人員,避免組織受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五德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